国学文化

 楼盘房产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更多>> 

墓园也能抗衰老?| 看杭州浦沿山二生态陵园妙手回春
来源: | 作者:来源于天泉佳境殡葬设计与管理机构 | 发布时间: 2023-05-30 | 8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天泉佳境殡葬设计与管理机构  2022-12-09 16:18 发表于浙江

随着社会的发展,“人口老龄化”成为了大众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。

而在大众目光不曾聚焦的角落,墓园,也正在经历着老龄化。

一方面,新墓园的建设放缓导致老墓园的比例相应增长,另一方面,老墓园本身从功能到文化、从景观到生态......已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。

衰老,成为了这些墓园的真实写照。

图片

作为精神生命的载体,墓园的衰老是否真的不可避免呢?

天泉佳境选择用设计给出答案。

东风化雨,枯木逢春。浦沿山二生态陵园改造项目,由此而生。

项目位于杭州高新区(滨江)西部浦沿街道,钱塘江一桥南端,与杭州名胜六和塔、九溪隔江相望。其间“山环水绕,层峦叠叠,曲间潺潺,其秀丽为东南之胜地。”

图片

如此灵秀之地,生命的最终归宿也自然应当符合它的气质。

因此,设计提取了两大元素作为其规划改造的主题。

其一为浪潮。因其地处钱塘江东岸,设计提取钱江潮水形态,加以演绎运用,在台地上以折线元素打破传统墓区的单调感,“坐观潮起,枕汐入梦”,让落葬于此的逝者更有落叶归根之感。同时,潮来潮去,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往复,永不止息。

图片
图片

其二为山水。浦沿地区位居山水环绕之地,层峦叠嶂,设计便提取青山绿水形态之美,运用于各处公共景观空间中,寓为“倚山而居,临水而栖”,将山水的灵性与美好赋予这片土地。
图片
图片

在老去的墓园之中拥抱新生,打造出一处“苍山依伴,拥水而居”的生态人文纪念园。

图片
图片
图片
▲园区改造前后鸟瞰对比




分区建设,改造提升
TRANSFORMATION AND UPGRADING

园区整体规划面积约16亩,根据用地分析将其划分为已建墓区、无主坟迁移区、新规划区、树葬区、公共景观区及建筑区域。

图片

而在空间结构的划分上,又将其分为一带两心三区,并通过对地形、景观、植物、产品的合理规划,打造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底蕴的墓区空间。

图片


一带:浦沿风情文化带
PUYAN CULTURAL CUSTOMS BELT

此处为进入园区第一形象展示面,设计延续浦沿山水历史文脉,在现状的基础上做微创式改造,形成一条禅意砂石景观带,风水上也代表了“水”元素,展现了包容净美之意,以石喻山,以砂喻海,来象征大千世界,使观者沉静心性,冥想追思,于静谧之中怀亲忆故。

图片
图片
▲一带改造提升前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▲一带改造提升后



两心:卫生间&管理用房
TOILET & MANAGEMENT ROOM

在卫生间的改造中,保持原有主体结构不动的情况下,以经济美观最大化原则,为建筑增设了一面绿色景观格栅,增添了一份精致感。卫生间内外通过过渡空间进入,颇有“柳暗花明又一村”的美好意境。外立面与室内同样进行针灸式修复与提升,以较低的改造成本达到最为显著的效果。

图片
图片
▲卫生间改造前后


管理用房则保持原有屋面不动,在檐口处增加深色线脚,墙裙处采用深色仿石材贴面及深色线脚,使建筑更加富有层次感。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使得管理用房给人焕然一新的观感,墙裙、墙面、屋檐、屋顶的设计也更为符合美观比例,和谐而自然。

图片
图片
▲管理用房改造前后



老墓区改造
RECONSTRUCTION OF OLD CEMETERY

跟许许多多的老墓区一样,改造前的浦沿山二生态陵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,设计改造之时便需要直面这些病症,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,对症下药。同时控制成本,以微改造撬动大提升,将老旧的安眠之地焕新为生命的精神家园。

1、现状道路等级划分不明确,内部缺少明确的指示标识,高峰祭扫时不能有效的疏散指引人群。

因此,规划明确道路等级划分,确定道路宽度,并在墓区园路主要出入口和各个台地入口增加标识系统和墓位编号。

图片
图片
▲道路改造前后

图片
图片
▲入口改造前后

2、园区公共景观空间景观性不强,文化内涵不足,没有合理地利用现有公共集散空间。

设计结合当地文化资源,提升文化内涵,并打造休憩活动空间,完善集散功能。
图片
图片
▲公共集散空间改造前后

3、园区现有墓葬产品比较单一,难以满足多层次消费者需求,且边角地块亟需整改。

设计梳理并利用道路两侧边角空间结合新型的生态节地产品,给园区扩容的同时也丰富了墓葬产品结构。

图片
图片
▲边角空间改造前后

4、园区内部整体绿化效果不佳,植物色彩单一,植物品种较少,空间上缺乏层次感。

主园路增设种植花箱,增加开花植物,形成仪式感线性主园路。内部因原有已售墓穴较多,原有松柏基本予以保留,利用还未售出的或者破损的墓碑位,增加彩叶和开花组团,为祭奠创造了优美、舒适的环境。

图片
图片
▲墓区改造前后

5 已建墓区白化现象明显,基本为传统的高大墓碑,内部缺少必要的休息设施。

设计增加可供人们短暂停歇的休憩空间,景观小品融入浦沿文化,让来访者暂缓脚步,感悟生命。

图片
图片
▲墓区改造前后

更多
 陵园墓地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更多>> 
更多